後十字韌帶損傷 之定義、原因、症狀、建議、治療 – 松山景能物理治療所

  1. 後十字韌帶損傷 定義 

    後十字韌帶損傷 後十字韌帶(PC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是膝關節內另一根主要的韌帶,位於前十字韌帶(ACL)的對面,主要作用是防止脛骨向後滑動並穩定膝關節。後十字韌帶損傷較前十字韌帶損傷少見,除了運動會發生之外,車禍意外也是常見原因。當後十字韌帶遭受扭轉、拉扯而造成傷害時,即為後十字韌帶損傷。

    整個膝關節後十字韌帶在動作上所需的,任何一個地方能壓迫或拉扯骨骼肌肉及韌帶的地方,都能造成後十字韌帶損傷的問題出現。 但是並非要直接影響到後十字韌帶,有些也能因為影響到包覆關節的筋膜,而造成近似後十字韌帶的症狀出現,進一步的使關節無法正常運作而有痛或無力緊繃等感覺。

  2. 後十字韌帶損傷 原因

    • 扭傷
    • 拉傷
    • 挫傷
    • 撞傷
    • 摔傷
    • 不正當姿勢下的肌肉發力
    • 肌肉過度緊繃使關節拉扯錯位
    • 某肌肉代償特定肌肉而使關節容易拉扯韌帶

    • 以上原因都可以造成後十字韌帶損傷或發炎、膝無力等,可能其中一種,也可能各種原因同時存在。
    • 建議預約物理治療評估檢查釐清原貌請點此。
  3. 後十字韌帶損傷 常見情況

    • 移動身體時較疼痛,休息時幾乎沒有症狀
    • 唯獨特定動作或角度下動作產生疼痛、角度受限,其他動作不會
  4. 後十字韌帶損傷 症狀

    關節錯位症狀病變通常有以下因壓迫組織而產生之症狀以及關節角度以及關節支配之肌肉力量影響之二面向演化階段:

    • 第一面向:關節症狀感受由輕到重,並且症狀會以加總呈現
      • 角度受限卡住→角度受限並緊繃→角度受限緊繃且痠痛→角度受限緊繃痠痛伴隨鈍痛→角度受限緊繃痠痛多時鈍痛時而刺痛且無力感強烈→毫無感覺、關節非常不穩定(轉定義為斷裂情況)。
    • 第二面向:關節所搭配肌肉之力量影響由輕到重,以5至0分表現為以下
      • 5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最大的阻力。
      • 4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部分的阻力。
      • 3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2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1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沒有動作,但是可以觸診到肌肉收縮。
      • 0分:沒有動作,肌肉也沒有收縮
  5. 後十字韌帶損傷 會自然好嗎?什麼時候應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休息沒有逐漸改善的結果,或恢復到一定程度後持平了,並無法再更進一步恢復的時候

  6. 後十字韌帶損傷 的高風險要素

    • 姿勢不良 -肌肉柔軟度不足、運動過度產生代償等等。
    • 結構異常 -長短腳、扁平足、骨盆錯位、骨折、手術後等等。
    • 其他 -循環不良、無規律運動、組織沾黏、疤痕等等。

      後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的一根主要韌帶,而損傷顧名思義則是韌帶受到傷害,即姿勢不良、受到撞擊改變韌帶結構於此關節等情形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
  7. 後十字韌帶損傷 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診斷的準確度共分三個重點,包含的重點越多越仔細,診斷的準確度就高。此三個重點指常見的門診診程,若能一次到位當然是最準確的。

    • X光檢查以及常見該肌肉力量、動作功能、症狀主述判斷
    • 核磁共振、以及電腦斷層、神經傳導檢查
    • 物理治療評估特殊測試、組織特性狀況判斷
  8. 景能物理治療師如何評估及治療

    物理治療評估及治療分為三個面向:

    • 身體結構:骨骼、神經肌肉筋膜等是否有位置不正確或者有損傷,必須優先修復,組織沾黏需去除、組織彈性要恢復、循環要良好、關節活動正確。
    • 動作品質:確定受傷的部位所有角度動作情況,肌肉使用方式,不同環境下對動作的影響是否有改變等。
    • 身體素質: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撐身體使用的需求、肌腱韌帶等是否足夠強韌足以支撐日常身體負荷的需求等。


      景能物理治療之宗旨意在於物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體的功能以及結構的治療科學;使其恢復動作以及結構於理想狀態,流暢、無痛且平衡。

  9. 後十字韌帶損傷 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復發

    減少膝踢蹬過度伸直等動作壓迫膝關節,多訓練大腿後側肌肉群。


    點擊填寫表單立即預約諮詢或治療

    參考資料與文獻

  • Harner CD, Höher J.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m J Sports Med. 1998 May-Jun;26(3):471-82. DOI: 10.1177/03635465980260032301. PMID: 9617416
  • Bedi A, Musahl V, Cowan JB.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6 May;24(5):277-89. DOI: 10.5435/JAAOS-D-14-00326. PMID: 27097125
  • Kocher MS, Shore B, Nasreddine AY, Heyworth B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J Pediatr Orthop. 2012 Sep;32(6):553-60. DOI: 10.1097/BPO.0b013e318263a154. PMID: 22892615
  • Kew ME, Cavanaugh JT, Elnemer WG, Marx RG. “Return to Play after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22 Dec;15(6):606-615. DOI: 10.1007/s12178-022-09794-z. PMID: 36447081
  • Agolley D, Gabr A, Benjamin-Laing H, Haddad FS. “Successful return to sports in athletes following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cute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medium-term follow-up.” Bone Joint J. 2017 Jun;99-B(6):774-778. DOI: 10.1302/0301-620X.99B6.37953. PMID: 28566396
  • Wind WM Jr, Bergfeld JA, Parker RD.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revisited.” Am J Sports Med. 2004 Oct-Nov;32(7):1765-75. DOI: 10.1177/0363546504270481. PMID: 15494347
  • Voos JE, Mauro CS, Wente T, Warren RF, Wickiewicz T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atomy, biomechanics, and outcomes.” Am J Sports Med. 2012 Jan;40(1):222-31. DOI: 10.1177/0363546511416316. PMID: 21803977
  • Levy BA, Fanelli GC, Miller MD, Stuart MJ. “Advances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str Course Lect. 2015;64:543-54. PMID: 25745937
  • Gross ML, Grover JS, Bassett LW, Seeger LL, Finerman G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Clinical use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Am J Sports Med. 1992 Nov-Dec;20(6):732-7. DOI: 10.1177/036354659202000615. PMID: 1456368
  • Rasmussen RG, Jacobsen JS, Blaabjerg B, Nielsen TG, Miller LL, Lind M.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nd Muscle Strength after a Physiotherapy-led Exercise and Support Brac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y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 Two-year Follow-up Study.” Int J Sports Phys Ther. 2023 Aug;18(4):807-819. DOI: 10.26603/001c.83214. PMID: 3754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