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狹窄 之定義、原因、症狀、建議、治療 – 松山景能物理治療所

脊椎狹窄

  1. 脊椎狹窄 定義 

    脊椎狹窄 (spinal stenosis) 是脊髓腔因脊椎退化造成骨頭及韌帶增生,造成脊髓腔室變窄,以致壓迫到其中之神經,產生間歇性跛行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或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脊椎狹窄導致的任何一個能壓迫或拉扯神經的地方,都能造成脊椎狹窄的神經症狀出現。 但是並非要直接影響到神經,有些也能因為影響到供應神經養分的血管,而造成神經失養,進一步的使神經無法正常運作而有痛或麻的感覺造成間歇性跛行的情況產生。此篇針對腰椎狹窄來做介紹

  2. 常見脊椎狹窄原因

    • 骨刺壓迫
    • 椎間盤突出壓迫
    • 脊椎滑脫
    • 核心肌群無力
    • 脊椎關節炎
    • 脊椎關節沾黏
    • 脊椎韌帶受損

    • 以上原因都可以造成脊椎狹窄症而讓神經緊張或失養,可能其中一種,也可能各種原因同時存在。
    • 建議預約物理治療評估檢查釐清原貌請點此
  3. 脊椎狹窄常見情況

    • 背和髖部的放射性疼痛
    • 站久走容易有抽筋疼痛現象
    • 特定姿勢 -唯獨特定動作或角度下產生疼痛,其他動作不會
  4. 脊椎狹窄症狀

    脊椎狹窄病變通常有以下神經症狀以及範圍和間歇性跛行之三面向演化階段:

    • 第一面向:症狀感受由輕到重
      • 緊繃→痠→痠痛→鈍痛→刺痛→發麻→灼熱、抽痛→失去知覺、腸道或膀胱功能受損。
    • 第二面向:壓迫範圍
      • 中樞神經壓迫而來(脊隨、神經根):輕則腰痛,嚴重則容易漸進式的由腰延伸至臀部、大腿、小腿、腳踝、腳底至腳趾末梢。而壓迫類別又分為1. 脊隨 – 好發雙側症狀。2. 神經根 – 通常為單側症狀感受為主(少數情況下,也有容易左右側症狀互換的情況發生)。
      • 週邊神經壓迫而來(非脊隨、神經根之壓迫,由坐骨神經經過之路徑壓迫而來):通常會以壓迫的最原始來源處為起點一直到腳趾末梢都會有神經症狀。壓迫情況則通常只有單側會有症狀(只會固定同一側)。
    • 第三面向:間歇性跛行分為神經性、血管性
      病因
      神經性(neurogenic)
      血管阻塞性(vasogenic)
      好發年齡
      60歲以上
      60~70歲以上
      一般情況
      因腰椎退化狹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而使脊髓神經及神經根受到壓迫。走一段路後神經壓迫症狀更明顯,一般要彎腰或坐下才可減輕症狀,而行走時因為靜脈更加充血,壓迫脊神經,症狀會加重
      較常見,男性多見,,罹患D.M.或吸煙者多見。起是因下肢動脈硬化(如股動脈、膝窩動脈),造成血流阻塞,走路時血流供應不足(significant atherosclerotic blockages resulting in arterial insufficiency),引起酸痛,一般站著休息可以改善
      下肢感覺與反射
      有節段性感覺障礙,腱反射異常
      有袜套樣感覺障礙
      步行距離
      隨病程延長而逐漸縮短
      不明顯
      症狀加重情況
      下斜坡或下樓梯時
      上斜坡或上樓梯時
      足背動脈
      搏動良好
      搏動減弱或消失(註)
      輔助檢查
      腰薦椎X-ray、肌電圖(了解神經根受損情形)、MRI(了解管腔狹窄程度、神經根受壓程度)
      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x)、做血管攝影或MRI來評估血管動脈硬化的程度
      藥物治療效果
      較差
      較好
  5. 脊椎狹窄 會自然好嗎?什麼時候應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休息1~2天並沒有逐漸改善的結果,或恢復到一定程度後持平了,並無法再更進一步恢復的時候

  6. 脊椎狹窄 的高風險要素

    • 姿勢不良 -久坐、彎腰駝背、習慣性側睡、肌肉柔軟度不足、運動過度產生代償等等。
    • 結構異常 -長短腳、扁平足、骨盆錯位、脊柱側彎、骨折、手術後等等。
    • 其他 老化、循環不良、無規律運動、組織沾黏、疤痕等等。

      脊椎狹窄症問題位於脊髓腔與神經孔處,而狹窄則顧名思義內部組織可活動空間縮小狹窄容易壓迫,因此經常長時間壓迫腰椎的日常生活習慣皆有很大的機會造成此病症引發,故久坐久站、經常不正當乘載大重量壓迫脊椎都屬於高風險族群。
  7. 脊椎狹窄 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診斷的準確度共分三個重點,包含的重點越多越仔細,診斷的準確度就高。此三個重點指常見的門診診程,若能一次到位當然是最準確的。

    • X光檢查以及常見該神經症狀分布、症狀主述判斷
    • 核磁共振、肌電圖、電腦斷層、神經傳導檢查
    • 物理治療評估特殊測試、組織特性狀況判斷
  8. 景能物理治療師如何評估及治療

    物理治療評估及治療分為三個面向:

    • 身體結構:骨骼、神經肌肉筋膜等是否有位置不正確或者有損傷,必須優先修復,組織沾黏需去除、組織彈性要恢復、循環要良好、關節活動正確。
    • 動作品質:確定受傷的部位所有角度動作情況,肌肉使用方式,不同環境下對動作的影響是否有改變等。
    • 身體素質: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撐身體使用的需求、肌腱韌帶等是否足夠強韌足以支撐日常身體負荷的需求等。


      景能物理治療之宗旨意在於物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體的功能以及結構的治療科學;使其恢復動作以及結構於理想狀態,流暢、無痛且平衡

  9. 脊椎狹窄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復發

    久坐記得站起來走動、維持良好姿勢不要翹腳、避免側睡習慣、多伸展大腿與臀部肌肉群、更換符合工作所需之桌椅、避免搬運過大重量壓迫脊椎。


    點擊填寫表單立即預約諮詢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