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 之定義、原因、症狀、建議、治療 – 松山景能物理治療所

  1. 足底筋膜炎 定義 

    足底筋膜炎 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主要是由於足部肌肉(比目魚肌等)、韌帶和筋膜過度使用而導致的。足底筋膜炎可能會導致疼痛、腫脹和動作不便。

    整個足底筋膜的生長路線上,任何一個地方能壓迫或拉扯足底筋膜纖維的地方,都能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出現。 但是並非要直接影響到足底筋膜,有些也能因為踝關節錯位影響跟骨位置不良壓迫足底筋膜,而造成近似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出現,進一步的使足底筋膜無法正常運作而有痛或無力緊繃等感覺

  2. 常見 足底筋膜炎 原因

    • 扭傷
    • 拉傷
    • 挫傷
    • 沾黏、疤痕
    • 彈性缺乏
    • 骨骼排列錯位壓迫足底筋膜
    • 過度使用
    • 過度緊繃
    • 血液循環不良
    • 特定營養素、水份缺乏

    • 以上原因都可以造成足底筋膜緊繃或發炎、無力等,可能其中一種,也可能各種原因同時存在。
    • 建議預約物理治療評估檢查釐清原貌!請點此
  3. 足底筋膜炎 常見情況

    • 早上睡醒時下床第一步即劇烈疼痛,活動後逐漸緩解。
    • 長期維持固定姿勢越久越不舒服,移動身體時較緩解。
    • 唯獨特定動作或角度下出力產生疼痛,其他動作不會。
  4. 足底筋膜炎 症狀

    足底筋膜炎症狀病變通常有以下症狀以及力量影響之二面向演化階段:

    • 第一面向:症狀感受由輕到重
      • 緊繃→痠→痠痛→鈍痛→刺痛→撕裂痛→失去知覺
    • 第二面向:肌肉力量影響由輕到重,以5至0分表現為以下
      • 5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最大的阻力。
      • 4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部分的阻力。
      • 3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2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1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沒有動作,但是可以觸診到肌肉收縮。
      • 0分:沒有動作,肌肉也沒有收縮。
  5. 足底筋膜炎 會自然好嗎?什麼時候應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休息1~2天並沒有逐漸改善的結果,或恢復到一定程度後持平了,並無法再更進一步恢復的時候。

  6. 足底筋膜炎的高風險要素

    • 姿勢不良 -久站、久走、肌肉柔軟度不足、運動過度產生代償等等。
    • 結構異常 -踝關節、跟骨錯位、長短腳、扁平足、骨盆錯位、脊柱側彎、骨折、手術後等等。
    • 其他 -肥胖、循環不良、無規律運動、組織沾黏、疤痕等等。

      足底筋膜位於足底區域,而足底筋膜炎顧名思義則是有受到意外受傷以及經常使用到此筋膜而導致發炎的習慣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
  7. 足底筋膜炎 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診斷的準確度共分三個重點,包含的重點越多越仔細,診斷的準確度就高。此三個重點指常見的門診診程,若能一次到位當然是最準確的。

    • 軟組織超音波檢查以及常見該足底筋膜力量、動作功能、症狀主述判斷。
    • X光、核磁共振、以及電腦斷層、神經傳導檢查。
    • 物理治療評估特殊測試、組織特性狀況判斷。
  8. 景能物理治療師如何評估及治療

    物理治療評估及治療分為三個面向:

    • 身體結構:骨骼、神經肌肉筋膜等是否有位置不正確或者有損傷,必須優先修復,組織沾黏需去除、組織彈性要恢復、循環要良好、關節活動正確。
    • 動作品質:確定受傷的部位所有角度動作情況,肌肉使用方式,不同環境下對動作的影響是否有改變等。
    • 身體素質: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撐身體使用的需求、肌腱韌帶等是否足夠強韌足以支撐日常身體負荷的需求等。


      景能物理治療之宗旨意在於物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體的功能以及結構的治療科學;使其恢復動作以及結構於理想狀態,流暢、無痛且平衡

  9. 足底筋膜炎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復發

    久坐記得站起來走動、維持良好姿勢不要翹腳、避免久站習慣、多伸展小腿與足底肌肉群、更換符合自身腳型的鞋子。

 

點擊填寫表單立即預約諮詢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