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外翻 之定義、原因、症狀、建議、治療 – 松山景能物理治療所

  1. 髕骨外翻 定義 

    髕骨外翻 是指髕骨不在膝蓋骨骼排列的正中位置上並且向外側方向旋轉,而由於髕骨主要由大腿前側肌肉群控制方向,其中股內側斜肌無力以及髂脛束、股外側肌過緊所造成膝關節韌帶的感覺及動作區域產生發炎、不適症狀,即為髕骨外翻。 

    凡是大腿內側肌肉無力或大腿外側過強過緊或兩者皆有,都可能整個肌肉的生長路線上,任何一個地方能壓迫或拉扯肌肉纖維的地方,都能造成髕骨外翻的問題出現。 但是並非要直接影響到肌肉,有些也能因為影響到包覆肌肉的筋膜,而造成近似肌肉損傷的症狀出現,進一步的使肌肉無法正常運作而有痛或無力緊繃等感覺最後變成髕骨外翻的現象

  2. 常見髕骨外翻原因

    • 肌肉沾黏、疤痕
    • 肌肉彈性缺乏
    • 骨骼排列錯位壓迫肌肉
    • 大腿外側肌群過度使用以及緊繃
    • 大腿內側肌群無力

    • 以上原因都可以造成髕骨外翻導致韌帶緊繃或發炎、無力等,可能其中一種,也可能各種原因同時存在
    • 建議預約物理治療評估檢查釐清原貌!請點此
  3. 髕骨外翻 常見情況

    • 長期維持固定姿勢越久越不舒服,移動身體時較緩解
    • 唯獨特定動作或角度下出力產生疼痛,其他動作不會
  4. 髕骨外翻 症狀

    髕骨外翻症狀病變通常有以下症狀以及力量影響之二面向演化階段:

    • 第一面向:症狀感受由輕到重
      • 緊繃→痠→痠痛→鈍痛→刺痛→撕裂痛→失去知覺。
    • 第二面向:肌肉力量影響由輕到重,以5至0分表現為以下
      • 5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最大的阻力。
      • 4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抵抗部分的阻力。
      • 3分:可以抵抗地心引力,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2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完成所有的關節活動度。
      • 1分:在無地心引力的平面上,沒有動作,但是可以觸診到肌肉收縮。
      • 0分:沒有動作,肌肉也沒有收縮。
  5. 髕骨外翻 會自然好嗎?什麼時候應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由於髕骨外翻屬於長期肌肉使用的方式不良導致,因此若有類似的情況建議直接求診評估治療,休息通常是無法恢復髕骨角度的

  6. 髕骨外翻 的高風險要素

    • 姿勢不良 -久坐、彎腰駝背、習慣性側睡、肌肉柔軟度不足、運動過度產生代償等等。
    • 結構異常 -長短腳、扁平足、骨盆錯位、脊柱側彎、骨折、手術後等等。
    • 其他 -循環不良、無規律運動、組織沾黏、疤痕等等。

      髕骨外翻位於膝蓋,而損傷、過度使用、肌肉發力不良或及經常使用代償來使用肌肉的習慣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
  7. 髕骨外翻的診斷方式有哪些?

    診斷的準確度共分三個重點,包含的重點越多越仔細,診斷的準確度就高。此三個重點指常見的門診診程,若能一次到位當然是最準確的。

    • X光、軟組織超音波檢查以及常見該肌肉力量、動作功能、症狀主述判斷
    • 核磁共振、以及電腦斷層、神經傳導檢查
    • 物理治療評估特殊測試、組織特性狀況判斷
  8. 景能物理治療師如何評估及治療

    物理治療評估及治療分為三個面向:

    • 身體結構:骨骼、神經肌肉筋膜等是否有位置不正確或者有損傷,必須優先修復,組織沾黏需去除、組織彈性要恢復、循環要良好、關節活動正確。
    • 動作品質:確定受傷的部位所有角度動作情況,肌肉使用方式,不同環境下對動作的影響是否有改變等。
    • 身體素質: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撐身體使用的需求、肌腱韌帶等是否足夠強韌足以支撐日常身體負荷的需求等。


      景能物理治療之宗旨意在於物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體的功能以及結構的治療科學;使其恢復動作以及結構於理想狀態,流暢、無痛且平衡。

  9. 髕骨外翻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復發

    久坐記得站起來走動、維持良好姿勢不要翹腳、避免側睡習慣、多伸展大腿與臀部肌肉群、更換符合工作所需之桌椅。


    點擊填寫表單立即預約諮詢或治療

    參考資料與文獻

  • Damgacı L, Özer H, Duran S. Patella-patellar tendon angle and lateral patella-tilt angle decrease patients with chondromalacia patella.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Aug;28(8):2715-2721. doi: 10.1007/s00167-020-06065-7. Epub 2020 May 25. Erratum in: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Jun 12. PMID: 32451620.
  • Kaiser P, Konschake M, Loth F, Plaikner M, Attal R, Liebensteiner M, Schlumberger M. Derotational femoral osteotomy changes patella tilt, patella engagement and tibial tuberosity 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Mar;28(3):926-933. doi: 10.1007/s00167-019-05561-9. Epub 2019 Jun 18. PMID: 31214737.
  • Damgacı L, Özer H, Duran S. Correction to: Patella-patellar tendon angle and lateral patella-tilt angle decrease patients with chondromalacia patella.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Aug;28(8):2722. doi: 10.1007/s00167-020-06086-2. Erratum for: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0 Aug;28(8):2715-2721. PMID: 32533224.